跳到主要内容

气候变化下双边紧急出口储备机制

摘要

考虑到多边粮食援助和区域粮食安全机制在未来的实践中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本研究提出双边紧急出口储备机制框架,以鼓励两国共同指定一家跨国农业综合企业管理紧急出口储备,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手段。该机制具有谈判简化、操作程序更加透明、双边合作互惠的特点,将为粮食进口国提供更高程度的粮食安全保障。

简介

2007-2008年粮食危机后,俄罗斯和美国连续干旱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导致2010-2012年期间全球粮食价格飙升[12],然后逐渐下降到2015年。2015-2019年,全球粮食价格基本保持在窄幅波动区间,主要原因是粮食主要出口国连续多年丰收。特别是,俄罗斯小麦产量的快速增长,使俄罗斯自2017年年中以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此外,印度在2012年取代了泰国的大米出口,并在随后几年占据了温和的领先地位。总的来说,这些都增加了主要粮食库存的积累[3.4],再加上美国增加页岩油和天然气产量,以抑制国际油价上涨,这最终降低了农民的经营成本。

5年来,全球粮食价格一直保持稳定。这使许多消费者体验到可承受的食品价格的好处,并逐渐削弱了人们对粮食危机可能再次发生的意识。然而,公众对粮食短缺的担忧日益加剧,引发了2020年上半年的恐慌性购买,原因是大流行中断了粮食供应链,例如由于集群性感染导致食品加工厂停产和限制或封锁造成的物流中断[5].幸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6]预测,由于良好的天气条件和部分粮食出口国的增产,世界谷物产量将在2020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20 - 2021年5月世界谷物库存量/使用量比将在2020年年中之前达到20年高点。这可能会暂时缓解公众对食品不安全的一些担忧。然而,Konandreas [7]提到,自1970年以来发生了6次粮食价格飙升,每次持续约2年,总计约占过去40年的三分之一。如果持续的全球变暖不能在21世纪末最终控制在2°C以内,这将增加灾难性气候变化的风险[8].这进而可能对农业造成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这可能会增加因主要作物产量不足而造成的粮食短缺的频率,并可能增加未来发生当代粮食危机的风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食品价格名义价格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价格从2001年开始扭转下降趋势,并在随后几年稳步上升。价格在2008-2011年期间飙升,然后在2015-2019年期间保持一定的稳定水平[91011].然而,考虑到本文中讨论的其他因素,似乎食品价格上涨的时代很可能即将到来。在气候变化速度没有减缓的情况下,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源有限、人口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的饮食变化等因素,导致人均粮食需求增加[12-我们可能预期需求增长将经常超过供应增长,这最终将推动实际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可能对低收入缺粮国家脆弱的粮食安全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增加粮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进口费用,甚至可能对发达国家的家庭支出产生明显影响。

俄罗斯和印度的粮食出口在过去十年中显著增长,增强了这两个国家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力。在近代史上,俄罗斯有时会因异常干旱而出现作物短缺,导致该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从国外购买粮食。近40年后,由于2010年小麦歉收,俄罗斯实施了小麦出口禁令,推高了国际小麦价格,并对北非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113].此外,印度政府在2007-2008年实施的大米出口限制引发了一场大米危机[14].气候变化很可能增加主要粮食出口国大规模作物歉收的频率,这可能增加气候导致的粮食短缺,以及一些粮食出口国实施出口限制的可能性。这将推高全球物价和长期通胀预期,增加世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影响金融稳定和全球经济增长。此外,越来越频繁的出口限制将削弱粮食进口国依靠全球粮食贸易(粮食自力更生)来改善粮食安全的信心。

部分粮食进口国政府采取反措施,以减少主要粮食出口国限制出口的影响,虽然效果有限,但引发民愤和政治动荡[15,迫使这些国家寻求国际粮食援助脚注1作为应对紧急需要的最后手段。然而,如果气候变化在未来加剧粮食危机,那么要求粮食计划署提供援助的国家数目和粮食计划署所需的紧急粮食援助数额就有可能超过粮食计划署对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援助能力。此外,由于财政限制,主要粮食捐助国的决策者一直在削减外援预算,进一步限制了粮食计划署从主要捐助国的实物或现金捐助获得的资金,影响了其业务能力。

区域粮食储备机制的目的是通过本组织成员国指定的或储存的紧急粮食储备,改善区域粮食安全。然而,本组织成员国指定的紧急粮食储备可能不足以应付大规模灾害,主要捐助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可能削弱援助能力。此外,这可能伴随着较大的参与国对区域国家施加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影响。还有一些担忧是,该组织的一些成员国有搭便车的心态,粮食出口国会担心区域粮食储备对粮食自由贸易的影响,从而在粮食危机期间降低该机制的有效性。

自2007-2008年粮食危机以来,加强出口限制多边协议的进展一直停滞不前。此外,主要粮食进口国在改善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也面临挑战。本研究建议利用以跨国农业综合企业为载体的双边紧急出口储备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一机制将具有双边合作和互利的性质,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粮食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关系加强安全网。以下各节讨论了粮食安全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和出口限制,亚洲发展中国家在2007-2008年粮食危机后改善本国粮食安全的做法和挑战,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后一节提出了双边紧急出口储备机制。最后是结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

全球粮食安全受到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影响。气候变化预测表明,随着未来发生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增加,自然灾害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将会增加,而贸易限制将通过下文所述的限制供应进一步加剧每次粮食危机的严重程度。

气候变化长期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对粮食供应的主要影响可能会减缓增长速度,增加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而平均温度升高将缩短生长季节,减少作物产量。气候变化的加速将对作物产量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产量与生物物理压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一旦温度超过临界阈值,作物将遭受严重损害,导致产量迅速下降[18].

随着水资源日益短缺,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和土地退化导致的农业用地萎缩,加上病虫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以及极端天气造成的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森林火灾、沙尘风暴、部分地区的不稳定降雨以及飓风和洪水,海平面有加速上升的可能[19].与此同时,这可能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人为的空气污染和雾霾损害,这些可能导致作物产量下降[20.21].因此,粮食供应的增长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这将在长期内进一步推高全球粮食价格。

除了不断发生饥荒和营养不良的非洲之角和中东地区的粮食安全体系受到削弱外,印度和东南亚的粮食供应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脆弱的地区[822].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严重影响不仅局限于低收入和粮食不安全国家,即使是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增长区,如北美、南美、黑海地区和澳大利亚,也可能面临农业生产率增长放缓[2223].

虽然高纬度国家的种植区可能受益于气候变化,但当地的种植条件将是一个因素。例如,俄罗斯北部的土壤条件恶劣,不可能简单地将小麦生产迁移到该国的北部地区,以抵消低纬度地区作物产量的减少。也有可能通过基因改造培育新品种,这将使这些作物适应极端天气,但它们仍将面临生物物理限制。22].除非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否则主食的供需平衡将很紧张。

如果我们继续看到气候变化加速导致的更多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如干旱、洪水、热浪和ENSO极端事件,这些将逐渐增加生产冲击的系统性风险。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生产冲击事件。据估计,到2050年,这样的冲击可能会以30年一遇的形式发生,风险将增加三倍以上。最糟糕的情况是,主要粮食产区连续两个关键的收成可能会损失,这可能导致一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危机。222425].因此,气候变化的风险威胁着生活环境和粮食安全,并可能导致国际社会未来将面临的气候难民[26].

在近代史上,大约每30年就会有几次粮食价格的上涨。27].粮食价格的长期上行趋势可能会引发短期价格峰值的上升和中期价格波动,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会越来越高[28].尽管粮食价格的长期上涨预计将鼓励农民增加种植,但价格波动的增加可能抵消增加粮食产量的愿望。如果气候变化的加速导致自然灾害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增加,那么在以比危机前更慢的速度逐渐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之前,价格飙升的幅度可能会更大,甚至更高。这将意味着粮食生产能力不太可能立即恢复到灾前的规模,从而可能增加对主食的恐慌性抢购,阻碍正常的全球粮食贸易工作。

出口限制加剧了每次粮食危机的严重性

一些粮食出口国的政策制定者实施了出口限制脚注2出于对国家粮食不安全的担忧,以满足国内需求,稳定粮食价格,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甚至增加财政收入[1429].然而,出口限制是以邻为壑的措施,将导致国际粮食价格飙升,加剧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相反,这可能导致邻国和其他粮食出口国随后实施更严格的出口限制措施,这反过来又会加剧粮食危机期间的粮食不安全。

当粮食进口国面临粮食价格上涨时,可能引起强烈的公众不满和巨大的社会动荡压力[1530.].这些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可能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包括降低粮食进口关税、实施粮食价格控制和粮食补贴、释放粮食库存、限制当地种植的作物出口以及通过政府间(G2G)协议购买粮食。然而,公众对粮食短缺的预期增加和恐慌性囤积可能加深人们对粮食不安全的焦虑,并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反过来可能会迫使政府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如对某些食品实施购买限制。这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猖獗的黑市交易和走私。

如果粮食出口国采取出口限制措施,而粮食进口国降低关税以增加进口,则可能进一步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导致最终贸易额的影响不那么显著[31].粮农组织报告称,在2007-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约四分之一的受调查国家实施了某种形式的出口限制,约一半的国家削减了粮食进口税。然而,由于关税降低,lifdc在进一步降低进口食品进口关税方面的空间有限。降低关税只能部分抵消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但却显著减少了这些国家的海关收入[3233].

以2007-2008年的大米危机为例,国际大米市场的稀缺性脚注3.此外,出口商高度集中,使其更容易受到供求平衡紧张的影响。35].这是一场人为的危机,主要是由政府政策造成的,例如一些大米出口国实施出口限制,以及主要大米进口国采取预防性采购措施,导致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其他主要粮食[3637].此外,哈迪(38]估计,在2007-2008年大米危机期间,印度、越南、埃及和中国实施的大米出口限制对国际大米价格飙升的贡献率达到61%。

尽管印度的政策可能引发了2007-2008年的大米危机,但这场危机的部分原因是2005-2006年澳大利亚小麦歉收。39这导致了世界小麦库存的下降。此后,印度政府增加小麦进口,限制大米出口,以维持粮食安全。继印度之后,越南也加入了限制大米出口的行列,然后菲律宾采取了预防措施,通过G2G协议从越南购买大米。此外,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为加强国家粮食安全,采取了针对个别国家的对策,导致国内米价较国际米价更为稳定[4041].这些都是推动国际大米价格进一步上涨的主要因素。斯雷顿和蒂莫[42]建议,应说服中国、日本和泰国向国际大米市场释放过剩的大米库存,以缓解2007-2008年的大米危机。随后,日本政府同意将其部分盈余的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大米储备出口到菲律宾,脚注4这对国际米价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743].

2007-2008年粮食危机后,一些农业贸易政策专家学者提出加强WTO出口限制纪律,减少WTO规则的不对称,主要针对gatt1994的第十一条“全面取消数量限制”和《农业协定》(AoA)的第十二条“禁止和限制出口纪律”[1429].

世贸组织有关出口限制条文的规管不足或规管不足的情况如下[1429].首先,如果出口税是不受约束的,那么一个国家征收的税就足够高,相当于出口禁令,并且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第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11条第2款(a)款中的“暂时”、“防止”、“缓解”或“严重短缺”等词是以广泛的法律解释形式存在的歧义。第三,世贸组织没有明确对应的惩罚条款,以应对这些国家无视《亚太贸易协定》第12条的义务。最后,WTO没有明确定义“粮食净出口发展中国家”,因此WTO发展中国家成员并没有完全遵守AoA第12条。

为了弥补监管缺陷,夏尔马[14]提出了两个备选方案,包括可变出口税方案和税率配额。可变出口税是通过自动调整机制实施的,防止粮食出口国自行随意提高出口税。尽管可变出口税方案具有简单和透明的优点,但它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需要改变规则。这几乎不可能被食品进口商接受,特别是在粮食价格飙升期间。

另一方面,与关税税率配额(TRQ)相同的粮食出口国的税率配额将面临如何设置适当的配额,以及配额内税率和绑定税率的问题。此外,粮食出口国只需在粮食供应不足期间激活税率配额即可。然而,由于粮食丰收季节出口过剩粮食的紧迫性,定期实施税率配额变得困难。

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加强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行动和挑战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陆,而东南亚是世界上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在2007-2008年粮食危机之后,更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通过提高国内生产、调整国家粮食自给目标和增加公共粮食储备规模,加强了国家粮食安全。他们还设法通过促进粮食贸易,以及倡导和参与粮食安全的区域合作,提高一些主要粮食的粮食自力更生能力。但问题仍然如下。

2007-2008年粮食危机后,粮食进口国试图使其供应商基础多样化,但这增加了进口粮食的成本[29].此外,尽管区域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通常可被视为WTO +承诺的一种形式,但区域内一些国家经常实施出口限制,使得区域贸易协定不太可能就WTO的[294445].此外,乌拉圭的《世贸协定》关于出口限制的规定仍然含糊不清,多哈回合也没有纠正这些规定。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抬头。因此,在未来的任何粮食危机中,主要粮食出口国极有可能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而实施出口限制,对全球粮食贸易的影响可能逐渐从大米扩散到其他主要粮食。

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内的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打算通过调整粮食自给目标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脚注5在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之后。一般来说,这是通过实施有保障的收购价和/或出口补贴,以及加强农业投资,例如发展和维护灌溉系统,促进和交流谷物种植技术,采用作物育种技术提高产量,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改进农田保护和再耕种,甚至在海外投资农业,通过收购或租用农田为本国市场生产作物[46474950].然而,这些政策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1)过分强调粮食自给目标的重要性,可能会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使农地开发向土壤资源边际产量较低的方向发展,如森林过度转为耕地或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本地生产的食品也可能存在比较劣势,这增加了生产成本,推高了销售价格。这不仅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也有可能背离农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保护[1451];(2)保证收购价的目的是稳定当地农民的生计,鼓励作物种植。然而,继续依赖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包括支持价格的措施,可能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农民认识到需要改进/创新的风险,并加剧这些国家收获后的生产过剩。此外,在国际粮食价格高企的时候,国内农民可能无法在国外获得更多利润,因为政府将这些有保障的购买价格与出口限制相结合。这可能会降低它们现在和未来增加农业投资的意愿。51];(3)通过并购被投资国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制造商和/或贸易商对农业进行的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会因国家安全风险的认识而被当地政府禁止。

自1970年以来,当世界小麦库存与使用比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时,这成为推高全球小麦价格的根本原因[11].2001年,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建议将主要粮食的门槛定为17-18% [52].2008年,小麦、玉米和植物油的全球库存与使用比率处于或接近19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引发了一场全球粮食危机[53].过去几十年世界粮食库存下降的原因是贸易壁垒的逐渐减少(这通常会降低成本)和相对较高的储存成本(相对于粮食库存价值),这导致世界各地许多政府和私营部门减少其粮食储备规模[101754].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改变了这种心态,促使许多国家在2008-2010年期间积极积累公共粮食储备,尽管这些国家的储存成本增加了[55].

管理公共粮食储备(缓冲库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困难在于储存成本,以及如何构建透明有效的规则,以确定最佳的买进和卖出库存的时间,而不管操作策略是使用价格区间还是价格下限。例如,合理确定价格区间的上下限和触发条件的规则必须根据中长期趋势和历史粮食价格的波动动态调整。关键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公共粮食储备最终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失败。272956].

区域粮食储备机制的目的是加强该组织成员国的粮食安全。但是,本组织成员国的承诺总额不足可能会限制区域粮食储备计划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紧急需要的能力,部分原因是人们认为一些具有“搭便车”心态的成员国不愿贡献其“公平份额”。此外,由于利益冲突,其他粮食出口国可能会抵制这类计划。

以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APTERR)为例,东盟(ASEAN)成员国、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授权代表已于2011年10月签署了APTERR协议。虽然APTERR的三个项目脚注6在通过指定用途或储存的紧急大米储备的情况下,截至2019年底,大多数APTERR成员国都通过第三阶段获得了紧急援助。Trethewie [58]指出,第一级是提供紧急触发和释放作为来源的指定大米储备库存的多边决策进程。这些物资本应由APTERR秘书处根据供应国和受援国之间的匹配程序发放。由于程序缺乏透明度,可能的受援国认为,通过APTERR寻求援助的好处并不比直接从公开市场购买大米好,从而降低了它们利用这一方案满足紧急需要的意愿。

此外,东盟成员国的大米专用储备远低于中日韩三国。一些东盟成员国作出的承诺仅仅是出于外交目的,只提供了最低限度的要求。这导致APTERR的大米储备总额不足以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因此,扩大大米专用储备量将是增强紧急紧急储备的能力的必要措施,特别是对主要大米出口国而言,而那些大米生产能力有限的国家则需要增加对紧急紧急储备的现金捐款[5859].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逐渐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这可能导致本地区粮食短缺更加同步,降低了本地区国家的风险分担能力。这些国家最终可能需要从区域外寻求援助。此外,由于APTERR是一个区域性的大米储备计划,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大米出口地区,它们受到了除APTERR成员国以外的大米出口国相对温和的抵制。然而,如果APTERR成员国同意在未来扩大大米以外的主要粮食储备,可能会招致其他粮食出口国的更强烈反对。

跨国农业企业将粮食安全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在过去几十年里,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很少参与多边和区域粮食安全机制。相反,占主导地位的跨国食品加工商和大宗商品贸易商,如阿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简称ABCD)在全球粮食贸易和粮油种子加工业中拥有广泛的分销网络,控制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ABCD的金融服务部门通过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从事金融交易,并在过去10年向第三方投资者提供投资产品[60].

食品供应链大致由生产者(种植者)、制造商(加工商)、分销商(批发商)、食品服务提供者、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61].马洛尼和布朗[61]制定了食品供应链中企业社会责任参与的八类框架,即动物福利、生物技术、社区、环境、公平贸易、健康与安全、劳工与人权以及采购。特别是环境友好型企业社会责任类别与跨国农业综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谋而合,这与各国政府为实现包容性增长而采取的气候变化缓解措施有关。此外,健康安全类特别强调食品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可追溯性,符合政府制定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并要求获得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并携带标签,为消费者提前确保食品安全。

跨国加工商和/或零售商遵守由第三方组织提供的这些认证机制,如UTZ Certified、sc -001和GLOBALGAP [62],并要求上游供应商遵守所采用的认证的特定标准和守则,以加强食物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的安全及品质。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增加自身企业社会责任的透明度和声誉,从而增加消费者为食品质量保证支付的意愿。此外,按[62从14个独立的第三方标准和规范,包括环境、劳动条件、当地经济/社区福利和食品安全和质量。每个认证解决问题的方法略有不同。例如,SCS-001要求在农民生产过程中只使用有机和非生物技术食品、饲料和燃料,即2010年的Leo-4000 [63],但这些SCS-001标准和守则均与食品安全无关[62].

综上所述,在正常情况下,食品安全和质量是食品供应链成员对消费者的优先考虑。然而,对紧急情况下的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有足够数量的食物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也就是说,没有食品安全就没有食品安全。从气候变化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角度来看,有必要要求跨国农业综合企业,特别是食品加工商和商品贸易商在其经营范围内承担更多的粮食安全责任,以避免危机中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建立气候变化下双边紧急出口储备机制

本研究在多边和区域粮食安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双边紧急出口储备机制框架,但该框架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挑战。这一机制要求,粮食出口国多余的收获粮食,由粮食出口国和进口国联合指定的跨国农业综合企业,以市场价格和合格的收获后处理收购一部分,并直接储存在生产国的当地粮仓中,作为紧急出口储备。脚注7与此同时,粮食进口国向美国国会批准的“粮食安全基金”支付这些过剩粮食的保证金,以分担跨国农业综合企业的部分储存成本。生产国储粮的认购限额为粮食进口国的战略粮食储备量(假设1个月)。这一机制的目的是要有办法对粮食出口国的作物歉收或粮食进口国发生的粮食短缺作出反应。这为粮食进口国提供了更多的粮食安全保障,也是一种实物保障。脚注8

其原则是,利用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储备率,以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粮食产量超过正常水平的指标,购买富余的粮食。例如,它可能基于一些简单的东西,如确定该粮食出口国当年的谷物库存/使用比率是否比该比率在过去5年的移动平均值高出两个标准差。但是,适当的标准的制定应通过粮食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双边谈判来确定,以减少对粮食出口国消费者经济利益的影响为目标。

此外,虽然部分粮食进口国单独与粮食出口国签订了双边紧急出口储备协议,但粮食进口国紧急出口储备的新购粮食分配可按每个粮食进口国的份额进行认缴,即在一定时间内参与粮食出口国的出口。如果某个进口国放弃优先认购紧急出口储备配额的权利,则其余参与这一机制的粮食进口国将按比例认购。

紧急出口储备的释放时间和条件将分为两部分。首先,如果参与这一机制的粮食进口国必须释放自己的战略粮食储备(假设1个月),这表明其国家粮食库存几乎耗尽。在这种情况下,扣除存储损失率后脚注9在紧急出口储备中,跨国农业综合企业一次性释放粮食进口国的预定储备。粮食进口国按市场价格购买的食用库存加上物流费用,从保证金中扣除。第二,尽管粮食出口国实行出口限制,但根据签署国签署的双边协定,所有参与该机制的粮食进口国的紧急出口储备都是一次性释放的。

在将储存的食用粮食出售给粮食进口国后,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将向“紧急出口储备基金”偿还采购费用。此外,如果跨国农业综合企业从释放这些库存中获利,脚注10以前商定的一部分利润将用于为参加这一机制的国内农民提供作物保险,从而减少未来因自然灾害而遭受作物歉收的农民的损失。

我们还必须解决库存的保质期问题。过期的可以制成加工食品或畜禽饲料,由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出售给粮食进口国,这是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定期盈利的可能来源。储存的采购费用和出口加工食品或饲料的税收都可以作为粮食出口国"紧急出口储备基金"的补充来源。如果通过这一机制生产的加工食品不断增加,可能会给必须购买这些加工食品的粮食进口国带来压力。一种帮助的方法是粮食出口国取消或减少差别出口税(DET)。脚注11世贸组织支持消除用于增加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的贸易壁垒的努力,但在多哈文本草案中没有对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14].此外,在得到粮食进口国和出口国的批准后,这些紧急出口储备中的库存也许可以捐赠给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以提供人道主义粮食援助。

综上所述,这一机制具有互惠、加强粮食安全和促进贸易的特点。预期的好处如下。第一,跨国农业综合企业根据市场价格而不是有保证的收购价格购买部分过剩粮食,作为紧急出口储备来源,以减少扭曲贸易的国内粮食生产支持,减轻财政负担。同时,降低粮食价格对农民的影响,并通过粮食出口国在丰收季节实施出口补贴,减轻将过剩粮食出口到国外的压力。此外,粮食出口国应承担稳定粮食供应的义务,受益于粮食进口国市场的逐步开放。跨国农业综合企业也可以通过服务监督客户的紧急需求来保持更密切的关系,彰显其社会责任努力。

第二,粮食出口国将建立一定规模的紧急出口储备,释放紧急出口储备中的这些库存的时间将由由于本国作物歉收(这会缩小世界粮食市场的供求差距)或由于粮食进口国可能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的紧急需求而限制出口的粮食出口国决定。

紧急出口储备的优势在于:(1)紧急出口储备可以作为粮食进口国粮食安全的第二道防线,从而减少粮食出口国参与机制所施加的任何出口限制的影响;(2)粮食出口国根据粮食进口国的紧急需要,允许一次性释放紧急出口储备库存。这将超过粮食进口国改善粮食安全的公告效应[4243],并有助于减少歉收季节农业大宗商品市场过度投机的风险;(3)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可以通过在粮食危机期间释放紧急出口储备的库存来获得销售收入;(4)粮食进口国将减少其来源国多样化的动机,这也应该缓解紧急情况下的恐慌性购买。

此外,将储存设施设在离可能的受援国更近的地方,将使它们能够迅速获得粮食援助。也许紧急出口储备的地点也可以更接近铁路或海运运输设施,以便更快地运送这些储备,这也可能缩短粮食进口国对紧急需求的反应时间。

第三,气候变化对粮食进口国粮食安全体系的影响似乎越来越大,因此双边紧急出口储备机制将是在全球粮食贸易动荡时期减少对粮食进口国粮食安全影响的一种手段。这也可能使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人道主义组织能够更多地集中精力援助有紧急需要的最脆弱国家。

与此同时,粮食进口国应该愿意为粮食出口国的剩余粮食存款支付费用,即使是在他们有好收成并填满了自己的储存设施的年份。因为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储备信息的透明度。

第四,粮食进口国可以以正常年份的市场价格购买这些库存作为紧急出口储备,但由于不可避免的贬值,会增加一些成本。这可能比在紧急情况下必须采购的产品成本更低,而且这有助于减少G2G紧急采购对国际贸易的扭曲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不妨考虑签署违约处罚条款,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终止协议的条款,而不是面对各方的违约风险。

最后,可以以双边贸易协定(BTA)的形式签署双边紧急出口储备机制。这一机制可通过提高能见度和更大规模规划的能力,为区域粮食安全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由于国际粮食市场的寡头结构,以及运输成本和及时性等因素,最终与某个粮食进口国签署这些条款的粮食出口国的数量可能是有限的。此外,可以通过市场机制预先加强区域粮食安全,使粮食出口国能够为粮食进口国提供它们自己的可靠的紧急出口储备服务,这将使该机制内的出口国相对于不在该机制内的出口国具有竞争优势。

结论

近年来,世界谷物储存量与使用量比迄今高于2007-2008年的水平,区域冲突仅限于一些尚未影响到主要粮食生产区的地区。这些措施减少了短期全球粮食危机的发生。然而,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增长,加上有限的资源和气候变化,可能对未来的长期全球粮食供应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粮食供应逐步减少和需求缺口。这些事情很可能会增加当代粮食危机在未来发生的频率。此外,全球几乎每个国家都把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作为施政的优先事项,因此,实际的碳减排能否取得预期的进展可能令人怀疑。

据观察,在未来气候变化造成生产冲击的情况下,主要粮食出口国往往不可避免地实施出口限制,以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此外,出口限制的影响将增加粮食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也增加粮食进口国恢复其对粮食自力更生的信心所需的时间。此外,在面临粮食危机的情况下,由于实物援助的数量停滞不前,导致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提供的现金援助增加。这些因素加上区域粮食安全体系能力有限,促使本文提出了双边紧急出口储备机制。这将是一项适应措施,为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做好准备。将任命跨国农业综合企业管理粮食出口国紧急出口储备的一定数量的库存,以加强粮食进口国的粮食安全,同时为粮食出口国提供更一致的市场。补充和释放紧急出口储备中的这些库存的时间将主要由跨国农业综合企业根据建立粮食安全机制以满足可能出现的紧急需要的原则来决定。这也有助于简化操作程序,增加透明度,更重要的是减少贸易冲击对参与机制的粮食进口国的影响。

参与其中的粮食进出口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对建立可持续机制至关重要。该机制可纳入签署国签署的双边贸易协定(BTA),而该机制的启动需要签署国的财政支持和国会批准。其经营的维持取决于指定的跨国农业综合企业的管理能力。因此,签署国的负责机构需要与指定的跨国农业综合企业进行定期审查,特别是在每次粮食危机之后。积累业务经验,改进管理不足,有助于缩小绩效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增强应急机制的可持续性。此外,如果这一机制在粮食主要进出口国运行正常,则可以说明,其他粮食进出口国可能有动机在同一框架下签署各自的双边紧急出口储备协议,从而在实践中实现双边粮食安全合作,并间接提前促进区域粮食安全。同时,它也是一种可能的补充储备来源,以减轻多边粮食援助或区域粮食安全系统的业务负担。

法律的完备性、理论模型和实证证据的支持是提高应急出口储备机制的弹性的前提条件,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是:(1)需要明确应急出口储备的“产权”,以确保粮食出口国履行紧急出口储备的释放义务;(2)建立定量模型,将应急出口储备的最优水平制度化,定期调整,提高管理效率;(三)确定粮食进口国和出口国的适当保险范围,以便能够进行紧急出口储备再保险;(4)为降低仓储成本,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可进一步探索应急出口储备中相应的经济批次数量;(5)允许农民自愿将部分收获的粮食储存在紧急出口储备和“粮食银行”中脚注12作为粮食安全计划的一部分,根据粮食出口国的国民经济环境和市场结构,在平衡参与该机制的农民的收入和风险的同时,不浪费好年景。

数据和材料的可用性

原始数据集可在美国农业部(USDA)的知识库中获得[434].

笔记

  1. 包括多边、双边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国际粮食援助渠道已经运作多年。多边粮食援助在全球粮食援助体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61年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成立,在2008-2012年期间,该机构提供的粮食援助约占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0% [16].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主要捐助国。自2000年以来,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粮食援助数量持续下降。这反映出,美国为了避免被对方指责违反公平贸易惯例,在优惠条件下减少了实物粮食援助。与此同时,通过地方和区域采购(LRP)增加的短期紧急粮食援助,主要是由于援助的及时性提高,降低了运输成本,满足了当地粮食需求,并减少了贸易扭曲现象[1617].

  2. [所列的若干形式的出口限制措施1429包括(1)出口税(专税、从价税、混合税);(2)出口浮动税;(3)出口差额税(DET);(四)最低出口价格(MEP);(5)出口配额;(6)政府间(G2G)销售;(七)禁止、禁止出口;(8)出口许可证;(九)国有贸易企业。

  3. 2014-2019年期间,大米、玉米和小麦生产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分别为9.1、13.5和23.5% [434,因此国际大米市场比玉米和小麦市场都要薄。

  4. 日本按照WTO采购惯例从美国购买大米作为国内大米储备,只能在国内消费,然后美国同意日本以捐赠或成本价出售的方式将其WTO剩余大米储备再出口给菲律宾[2743].

  5. 印尼实施了第1号新食品法。18/2012增加粮食生产和粮食自给自足,特别是主食,作为加强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事项[46].菲律宾提出了2011-2016年粮食充足计划,通过生产干预增加大米和其他粮食产量[47].中国的“不。1central document” has been released for many years to progress farmers’ livelihoods, especially the 2014 document that highlighted national food security, ensuring the food self-sufficiency of wheat and rice through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relying on food self-reliance of soybeans to meet domestic demand due to the increase in labor costs and meat consumption. Nevertheless, China’s rice import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period 2012-2013, and China has been the world's top rice importer in subsequent years [3.48].

  6. http://www.apterr.org(2020年8月31日进入并重组)。”第一级正式定义为一项远期合同,用于为预期的紧急情况释放指定的紧急大米储备,并根据现行国际市场价格支付。第二级可将指定用途的紧急大米储备用于第一级无法解决的意外紧急情况。支付方式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长期贷款或补助金。第三层支持根据成员国的请求或通过自动触发,在严重紧急情况和人道主义援助捐款项下释放储存的紧急大米储备“(57].

  7. 本研究建议在粮食出口国设立由国会批准的“紧急出口储备基金”,向指定的跨国农业综合企业提供无息贷款,用于在丰收季节购买富余粮食。

  8. 这一机制说明了实物库存的重要性,因为世界谷物库存与使用比率处于历史低位可能是粮食危机的根源,特别是在2007-2008年期间。此外,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投机头寸大幅增加,也是这段期间国际食品价格意外飙升的一个重要因素[64],从而增加了粮食进口国的国际采购成本、财务对冲成本和经营困难。

  9. 本研究强调,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充分吸收了粮食仓储损失,增加了对粮食仓储技术投入的动力,从而提高了储粮质量,延长了储粮期限,降低了储粮成本。此外,当全球粮食价格保持长期上升趋势,粮价与仓储成本之比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增加粮食进口国参与这一机制的动力。

  10. 虽然谷物库存与使用比率是粮食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影响粮食价格的其他因素包括生产增长率、油价、美元汇率、利率、生物燃料需求和非传统对冲基金操作[105365].因此,只有在粮食库存利用率相对较高(较低)的情况下收购(销售)粮食,才能增加跨国农业综合企业的盈利机会。

  11. 粮食出口国征收差别出口税,对加工产品征收低于初级产品的税率,并利用较低的国内原材料价格提高其食品加工业的市场竞争力[14].这一措施对加工产品出口具有补贴效果,以应对粮食进口国征收的关税升级。

  12. 这些收获的粮食由参与这一机制的农民储存在紧急出口储备中,直到这些批次的库存被出售,并可通过特定账户从粮食进口国收到款项,但由于价格风险和储存成本,这些农民必须自己承担盈亏。

参考文献

  1. 2010年俄罗斯粮食出口禁令的影响。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的研究报告;2011.https://oi-files-d8-prod.s3.eu-west-2.amazonaws.com/s3fs-public/file_attachments/rr-impact-russias-grain-export-ban-280611-en_3.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2. Rippey BR。美国2012年的干旱。气候与极端气候,2015;10:57-64。

    文章谷歌学者

  3. 美国农业部(USDA)。粮食:世界市场与贸易。中国加强了在全球大米贸易中的重要性。外国农业服务,美国农业部。2018年2月。https://downloads.usda.library.cornell.edu/usda-esmis/files/zs25x844t/jw827c21p/t148fh52h/grain-market-02-08-2018.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4. 美国农业部(USDA)。粮食:世界市场与贸易。中国玉米制品出口上升。外国农业服务,美国农业部。2018年12月。https://downloads.usda.library.cornell.edu/usda-esmis/files/zs25x844t/8g84mr14m/0k225g11x/grain.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5.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农组织)。推广和咨询服务:在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第一线,确保粮食安全。2020.http://www.fao.org/3/ca8710en/CA8710EN.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6.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形势:粮农组织谷物供需简报,2020年7月2日。

  7. Konandreas P. Ch17:全球治理:国际政策考虑。正确的做法:普拉卡什·A,编辑。在动荡的全球市场中保障粮食安全。罗马:粮农组织;2011.329 - 60页。http://www.fao.org/3/i2107e/i2107e17.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8. 世界银行。调低温度:极端气候,区域影响,以及恢复能力的理由。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和气候分析研究所为世界银行撰写的一份报告。华盛顿特区:世界银行;2013.https://www.worldbank.org/content/dam/Worldbank/document/Full_Report_Vol_2_Turn_Down_The_Heat_%20Climate_Extremes_Regional_Impacts_Case_for_Resilience_Print%20version_FINAL.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9.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农组织)。世界粮食状况:粮农组织粮食价格指数,2020年8月6日。

  10. 2008年粮食价格危机:对粮食安全政策的反思。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G-24讨论文件系列,第56号;2009.https://unctad.org/system/files/official-document/gdsmdpg2420093_en.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11. 赖特,卡菲罗,中东和北非的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食品安全,2011;3(增刊1):S61-S76。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Carlo_Cafiero2/publication/225548401_Grain_reserves_and_food_security_in_the_Middle_East_and_North_Africa/links/00b4952acc170ecacf000000.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12. Martin W.经济增长、趋同与世界粮食需求和供应。世界Dev。2020;132:104954。

    文章谷歌学者

  13. 肖DJ。世界粮食安全:1945年以来的历史。英国贝辛斯托克: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2007.

    谷歌学者

  14. Sharma R.粮食出口限制:审查2007-2010年的经验和约束限制措施的考虑。粮农组织商品和贸易政策研究工作文件第32号;2011.http://www.fao.org/fileadmin/templates/est/PUBLICATIONS/Comm_Working_Papers/EST-WP32.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15. 2007-2008年非洲粮食骚乱的实证分析。食品政策。2013;39:28-39。http://www.juliaberazneva.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Berazneva-Lee_2013_Explaining-the-African-food-riots.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16. 世界粮食计划署。2012年的粮食援助流量。国际粮食援助信息系统;2013.https://documents.wfp.org/stellent/groups/public/documents/newsroom/wfp262299.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17. 国际粮食援助项目:背景和问题。国会研究服务(CRS)报告R41072;2016.https://fas.org/sgp/crs/misc/R41072.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18. Porter, JR, Xie L, Challinor AJ, Cochrane K, Howden SM, Iqbal MM,等。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系统。In: Field CB, Barros VR, Dokken DJ, Mach KJ, Mastrandrea MD等编辑。2014年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14.p . 485 - 533。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2/WGIIAR5-Chap7_FINAL.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19. 陈春春,张春春。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大米对全球市场的影响。这一改变。2012;110:543-60。

  20. Burney J, Ramanathan V.近期气候和空气污染对印度农业的影响。《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2014; 111年(46):16319 - 24。

    中科院文章谷歌学者

  21. 泰APK,马丁MV。臭氧、空气污染和极端温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空间变异、适应和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影响。大气压环境。2017;169:11-21。

    中科院文章谷歌学者

  22. 世界经济论坛。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风险。全球风险报告。2016: 58。https://reports.weforum.org/global-risks-2016/climate-change-and-risks-to-food-security/.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23. 世界资源研究所。2013-2015年世界资源报告:创造可持续粮食未来。华盛顿特区;2013.

  24. Bailey R, Benton TG, Challinor A, Elliott J, Gustafson D,等。极端天气和全球粮食系统的恢复能力。为英国-美国极端天气和全球粮食系统恢复能力特别工作组编写的最终报告,全球粮食安全计划,英国。2015.

  25. 蔡伟,Borlace S, Lengaigne M, van Rensch P, Collins M,等。由于温室变暖,极端厄尔Niño事件的频率不断增加。Nat Clim Change. 2014; 4:111-16。http://sites.bu.edu/thompsonlab/files/2018/02/Cai-et-al.-2014.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26. missiria, Schlenker W.庇护申请会对温度波动作出反应。科学。2017;358(6370):1610 - 14所示。

    中科院文章谷歌学者

  27. 对过去粮食危机的反思。食品政策。2010;35:1-11。https://www.worldbank.org/content/dam/Worldbank/Event/DEC/DECAR-food-conference-sep-2014/DECAR-Food-Conference-Sep18-19-Timmer-2010-Timmer-reflections-on-food-crises-in-Food-Policy.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28. von Braun J, Tadesse G.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和峰值:成本、原因和解决方案概述。ZEF关于发展政策的第161号讨论文件;2012.https://www.econstor.eu/bitstream/10419/84801/1/685074609.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29. 农业出口限制与WTO:政策制定者在促进粮食安全方面有哪些选择?ICTSD农业贸易和可持续发展方案,第50号文件;2013.https://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676.1891&rep=rep1&type=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30. Demeke M, Pangrazio G, Maetz M.国家对粮食安全危机的应对:所采取政策的性质和初步影响。防止物价飞涨的倡议。罗马:粮农组织;2009.

  31. Martin W, Anderson K.商品价格暴涨期间的出口限制和价格绝缘。中国农业科学(d辑:自然科学版)。

    文章谷歌学者

  32.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农组织)。飞涨的粮食价格:事实、观点、影响和需要采取的行动。文档HLC / 08 /正/ 1。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挑战高级别会议。罗马:粮农组织;2008.http://www.fao.org/fileadmin/user_upload/foodclimate/HLCdocs/HLC08-inf-1-E.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33.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农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破裂。经济社会视角,政策简报无。3.2008.http://www.fao.org/3/a-aj221e.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34. 美国农业部(USDA)。粮食:世界市场和贸易。美国对华玉米和高粱的销售预示着良好的出口。外国农业服务,美国农业部。2020年8月。https://downloads.usda.library.cornell.edu/usda-esmis/files/zs25x844t/vt151666t/5q47s969r/grain.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3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Ch3:粮食和农业贸易在确保国内粮食供应方面的作用。经合组织:编辑器。全球粮食安全:粮食和农业系统面临的挑战。巴黎:经合组织发布;2013.p . 65 - 95。https://doi.org/10.1787/9789264195363-en

  36. 大米危机鉴证:亚洲政府如何粗心大意地点燃了世界大米市场。工作文件编号163。华盛顿:全球发展中心(CGD);2009.https://www.cgdev.org/sites/default/files/1421260_file_Slayton_Rice_Crisis_Forensics_FINAL.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37.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农组织)。2007/08年大米价格危机。经济社会视角,政策简报无。13.2011.http://www.fao.org/3/am172e/am172e00.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38. 重新思考全球粮食危机:贸易冲击的作用。食品政策。2011;36:136-46。

    文章谷歌学者

  39. 确保亚洲粮食(大米)安全的贸易相关政策。正确的做法:道·D,编辑。大米危机:市场、政策和粮食安全。伦敦•华盛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Earthscan;2010.p . 61 - 87。http://www.fao.org/3/an794e/an794e.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40. 方c。中国如何在全球价格危机中稳定粮食价格。正确的做法:道·D,编辑。大米危机:市场、政策和粮食安全。伦敦•华盛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Earthscan;2010.p . 255 - 72。http://www.fao.org/3/an794e/an794e.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41. Saifullah A.印尼的大米政策和价格稳定计划:在2008年危机期间管理国内价格。正确的做法:道·D,编辑。大米危机:市场、政策和粮食安全。伦敦•华盛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Earthscan;2010.109 - 22页。http://www.fao.org/3/a-an794e.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42. 日本、中国和泰国可以解决大米危机,但需要美国的领导。这份报告指出。华盛顿:全球发展中心。2008.https://www.cgdev.org/sites/default/files/16028_file_Solve_the_Rice_Crisis_UPDATED.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43. “外交作物”,或美国如何在结束大米危机中发挥关键领导作用。正确的做法:道·D,编辑。大米危机:市场、政策和粮食安全。伦敦•华盛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Earthscan;2010.313 - 41页。http://www.fao.org/3/a-an794e.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44. Kim J. Ch1:原材料出口限制的近期趋势。在经合组织中,编辑器。原材料出口限制对经济的影响。经合组织发布;2010.13-57页。https://doi.org/10.1787/9789264096448-en

  45. 区域主义的多边化:区域贸易协定中的出口限制原则。经合发组织贸易政策文件第139号;2012.https://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5k962hf7hfnr-en.pdf?expires=1610076932&id=id&accname=guest&checksum=6B576F0AB9B8D3788E7CED795C298D5C.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46. Anderson K. 2012年印度尼西亚粮食法:对国内市场和粮食安全的预期影响。雅加达: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SEADI项目,贸易部;2013.

    谷歌学者

  47. border F, Pascual C, Sana E. 2011-2016年粮食主食充足计划: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全球竞争力。菲律宾:农业部,2012。https://www.pinoyrice.com/wp-content/uploads/Food-Staples-Sufficiency-Program.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48. Gale F, Hansen J, Jewison M.中国对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增长。经济信息公报第136号。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处;2015.https://www.ers.usda.gov/webdocs/publications/43939/eib-136.pdf?v=0.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49. 为中国在农业领域的海外投资做好准备吧。2015年第二季度;30(2):1-5。https://www.choicesmagazine.org/UserFiles/file/cmsarticle_422.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50. 中国的对外农业投资。经济信息公报第192号。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处。2018.https://www.ers.usda.gov/webdocs/publications/88572/eib-192.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51. 食物自给自足:理解它,以及什么时候理解它。食品政策。2017;66:88 - 96。

    文章谷歌学者

  52.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农组织)。对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的评估。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第二十七届会议。罗马,2001年5月28日至6月1日。http://www.fao.org/3/Y0147E/Y0147E00.htm.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53. 高农产品价格:是什么问题?国会研究服务(CRS)报告RL34474;2008.https://www.grainnet.com/pdf/CRS_CommodityPrices.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54. 全球农业供应和需求:促成近期粮食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采用- 0801华盛顿: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处。2008.https://www.ers.usda.gov/webdocs/outlooks/40463/12274_wrs0801_1_.pdf?v=6961.8.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55. 食品价格变化、价格绝缘与贫困。世界银行(World Bank);2015.http://pubdocs.worldbank.org/en/982151482181513841/PRT-Presentation-Will-Martin-Food-price-changes-and-poverty-012715.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56. 赖特B.国际粮食储备和解决粮食市场波动的其他工具。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工作文件5028;2009.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bitstream/handle/10986/4220/WPS5028.pdf?sequence=1.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57. 东盟与中日韩紧急大米储备。http://www.apterr.org.访问31 Aug 2020。

  58. 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合作、承诺与矛盾。国税厅工作文件系列第1号8.新加坡:RSIS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2013.

  59. Briones RM, Durand-Morat A, Wailes EJ, Chavez EC。气候变化和价格波动:我们能指望东盟+ 3紧急大米储备吗?亚行可持续发展工作文件系列第24号。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亚行);2012.https://www.adb.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29971/adb-wp-24-climate-change-price-volatility.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60. 墨菲S,伯奇D,克拉普J.谷物选择: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贸易商和全球农业。乐施会研究报告,2012。https://oi-files-d8-prod.s3.eu-west-2.amazonaws.com/s3fs-public/file_attachments/rr-cereal-secrets-grain-traders-agriculture-30082012-en_4.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61. Maloni MJ, Brown ME。供应链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公共汽车伦理。2006;68:35-52。

    文章谷歌学者

  62. 贾尼尔C,斯坦普M,辉瑞M。农业产业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编辑:da Silva CA, Baker D, Shepherd AW, Jenane C, Miranda-da-Cruz S。涉农产业的发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发组织);2009.223 - 51页。http://ndl.ethernet.edu.et/bitstream/123456789/322/1/29.pdf.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63. 保罗B.问题更新:ASA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框架方面取得进展。美国大豆;2016年夏天,24 - 25日。https://gordley.com/wp-content/uploads/2017/08/Summer_2016_SustainabilityFramework_AmericanSoybean.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64. Basu P, Gavin WT,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评论。如何解释大宗商品衍生品的增长?正确的做法是:莉莉斯顿B,拉纳洛A,编辑。农产品的过度投机:2008-2011年著述精选。农业和贸易政策研究所;2011.11到18门页。https://www.iatp.org/sites/default/files/2012_ExcessiveSpeculationReader_web.pdf.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65. Peters M, Langley S, Westcott P.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农业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对今天来说很有价值的教训。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处。2009.https://www.ers.usda.gov/amber-waves/2009/march/agricultural-commodity-price-spikes-in-the-1970s-and-1990s-valuable-lessons-for-today/.已于2021年9月27日访问。

下载参考

确认

我要衷心感谢北cu名誉教授Gee San的鼓励和支持,感谢Dachrahn Wu教授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供应链相关问题上的启发。我还要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感谢Kenneth McAlpin和Nan-Chieh Chiu博士的评论和校对支持。

资金

没有收到任何资金。

作者信息

作者和联系

作者

贡献

这篇发表的文章摘自作者的博士论文的一个章节,他计划在2022年春天完成他的博士口试。作者阅读并批准了最终稿。

作者的信息

台湾中央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相应的作者

对应到Kuang-Sheng黄

道德声明

伦理批准和同意参与

不适用。

同意出版

不适用。

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利益。

额外的信息

出版商的注意

beplay.cc官方施普林格自然对出版的地图和机构附属的管辖权要求保持中立。

权利和权限

开放获取本文遵循创作共用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该协议允许在任何媒体或格式中使用、分享、改编、分发和复制,只要您给予原作者和来源适当的署名,提供创作共用许可协议的链接,并说明是否有更改。本文中的图片或其他第三方材料包含在文章的创作共用许可中,除非在材料的信用额度中另有说明。如果材料不包含在文章的创作共用许可中,并且您的预期用途不被法律法规允许或超出了允许的用途,您将需要直接从版权所有者那里获得许可。欲查看此许可证的副本,请访问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创作共用公共领域奉献放弃书(http://creativecommons.org/publicdomain/zero/1.0/)适用于本文提供的数据,除非在数据的信用额度中另有说明。

再版和权限

关于这篇文章

通过CrossMark验证货币和真实性

引用这篇文章

黄,KS。气候变化下双边紧急出口储备机制。农业与食品安全11日,27(2022)。https://doi.org/10.1186/s40066-021-00341-6

下载引用

  • 收到了

  • 接受

  • 发表

  • DOIhttps://doi.org/10.1186/s40066-021-00341-6

关键字

  • 气候变化
  • 出口限制
  • 双边紧急出口储备
  • 跨国农业企业
  • 企业社会责任